又是周末,鸟语花香优哉的午后,听到妻拉开清亮的嗓门,催促兄妹俩洗鞋子。鞋已浸泡过肥皂水,只要刷一刷,过清水后就大功告成,不是什么粗重的活儿。只见兄妹俩无动于衷,各有紧要的玩乐事,难以抽身。
妻再三催促,这时是破碎的嗓门,也顾不上了仪态,喊打喊杀的,兄妹俩才半推半就去洗鞋。一边洗鞋一边吵架起来,争先恐后抢水,彼此都想第一时间完成手上无聊之极的活儿。事后留下一地泡沫的烂摊子,还有两双洗得不怎么样的鞋,晾在太阳下像失去灵魂的咸鱼,无关紧要。对物证富裕的小孩来说,一双鞋算得了什么?
不久前兄妹俩看了伊朗电影《小鞋子》(又译:天堂的孩子),那是为人父母看了,都会莫名冲动,想和孩子一起分享的好电影,希望孩子能从中得到启发,懂得珍惜所拥有的,哪怕只是天天穿在脚下,从来不以为意的鞋。
我记得电影里的那双破鞋,何止是道具那么简单,我没有看过一部电影,可以把没有生命的道具,拍出令人动容的灵魂,鞋是孩子的秘密、尊严、价值、信念。。。。。。
兄妹俩在逼迫下看了,附带条件是,看了才可以玩电脑。
看后还要来个观后感。电影里的哥哥丢失了妹妹心爱的鞋,不敢告诉父母,于是决定和妹妹一起共用自己唯一的球鞋,轮流换穿去上学。如果是你会怎么做?
儿子轻描淡写的说,可以买过新的鞋嘛!看来这种琐事在他的世界不必犯愁,爸爸妈妈一定买得起新鞋,不是大问题。
电影里的哥哥参加长跑竞赛,但他只想得到第三名,因为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,可以把赢到的鞋送给妹妹。结果哥哥得到第一名,却大失所望,伤心的哭了起来。如果是你想得到第几名?
儿子却反问,第一名是什么奖品?他一定渴望第一名的奖品是“爱疯”或“爱趴”,鞋对他来说一点吸引力也没有。
我问女儿好看吗?她却说鞋子掉进水沟里,哥妹俩狼狈追鞋的那一幕最好笑。。。。。。
我无语问苍天,后来想通了,对于生活富足的孩子来说,你告诉他非洲有多少难民,其实是多余的。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大人如我,想必也难以体会。
我们一方面尽量满足孩子,希望孩子过得好,一方面要孩子明白人间疾苦,原来是很难做到的事,一开始有怎样的经历,就有怎样先入为主的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