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uffnang Ads

2018年7月26日星期四

晴雨

晴雨不定
干枯的浮躁以后
紧接着湿透的慌乱
似乎都毫不留情
天空处在较劲的灰蒙上
云朵理不出彩虹
风不知往哪儿吹
没有输赢的答案
路上飘荡的躯壳
找不到调适的体温




2018年7月23日星期一

鞋的问题

教育改革竟然从脚底之下的白鞋开始,想都没想过,几乎很少去过问的问题。我们都知道白鞋很快肮脏,每星期洗刷一次的必然问题,而且稍嫌多余涂抹粉底,像把鞋上妆掩饰,形成一种格外扭捏的洁白,其实很难看,也只有为人的妈妈最清楚,这样去虐待一双鞋,不必等到孩子长大被迫换鞋,鞋子不到半年就已经损坏了。

这些看似问题的问题,习惯了就不成问题,渐渐变成墨守成规,很显然是芝麻绿豆的小事,更不会傻到想去解决问题,而且还那么认真。

从白鞋换成黑鞋,两种极端色调的转变,不知道是大刀阔斧的气魄,还是牛刀小试的试探,结果想不到是一石激起千层浪,从鞋子制造厂,到销售商,一直到最后穿在孩子脚下,问题环环相扣,黑色带来意想不到的恐慌,一条手帕无从安抚各别哭喊的人。

话说回来,每天穿在脚下,不以为意的鞋,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,一旦把问题挑起,原来那么的棘手。鞋的问题无从改变,更甭说要改变教育制度了。深怕教长兴致勃勃,太注重孩子快乐学习,减少涂鸦式的功课,减少课本减轻书包的重量,甚至爽到要废除小六考试,难以想象会带来怎样歇斯底里的恐慌......

沙滩上解放,任何脚下模式都是累赘。

2018年7月19日星期四

告别

习惯每个月俯首就范
来到最后一次昂首阔步
人字拖的节奏有了风声
大摇大摆走进资本殿堂
无数异样眼光,喷喷称奇
一个奴才终于告别了主子

二十年来泛泛之交
淡淡情债一笔勾销
坦然回到屋檐下
一砖一瓦一木
悄然重生


2018年7月11日星期三

虚拟与现实

记得有一次老大和他的妈难得找到共同话题,母子俩谈论着手机里的一款游戏,听到老大认真分析说:“这种游戏非常考IQ!”

我听了一怔,因为没有玩过什么游戏,顿时感到与时代脱节,忧心忡忡反问:“那我岂不是IQ零蛋?”

“至少你还有一点EQ!”老大安慰道。但不管什么Q,恐怕逃不过岁月催人老。

老大也说过,手机的模式即将淘汰,由VR取而代之。当时我不以为然,直到看了《头号玩家》(Ready Player One),随着当中的角色戴上VR装备进入虚拟的游戏世界,隐约感到VR的时代已经悄然诞生,不得不承认玩游戏变成难以避免的趋势了。

谁不是看史提芬导演的戏长大?多年以后,他又超越了自己。他是一个过来人,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,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成持重风湿病发作,这部电影明显走进了新纪元,与时下玩游戏的老中青打成一片,好不热闹。电影不忘怀旧一番,不停大量穿插八十年代流行金曲,还有卖弄一连串经典的影视点滴,目不暇接中集体回忆,间接抚慰迷失在虚拟世界,茫然无法释怀,那些比较古板的观众。

电影的结局在于游戏中设置的一粒彩蛋,找到蛋的人将成为虚拟世界的主人。我以为最后那粒蛋会带来返璞归真的启发,然后一切回归现实,但这想法无疑太老土,虚拟世界没有消失,反而与现实并存,只是限定虚拟世界在一星期里必需有两天关闭的时间,鼓励人们趁两天休息好好面对现实。免不了还有一套政治正确的说词,特别强调现实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。似乎略显多余的“美好”结局,这也是导演拍这类电影一贯乐观的作风。

什么是真实?想起美剧《西部世界》(Westworld)里的诠释:真实是无法取代的东西......也许,不管是现实,还是虚拟,都无法被取代了。像在《西部世界》里同样现实与虚拟交错的问题,真真假假,以假乱真,傻傻分不清虚实了。

(电影海报)

2018年7月7日星期六

没有秒针的时钟

像没有秒针的时钟
毫无动静,似乎有鬼
惘然回头欲再琢磨
一刻诗的灵魂已湮灭

始终不见你窈窕的身影
只志在荒废一世的守候


2018年7月5日星期四

羞辱

近来看过最好的一部电影,有所触动很想写一写,甭管有些难度,哪怕绞尽脑汁,毕竟是一部不好解读的黎巴嫩电影,一个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国家。

剧情的张力始于两个大男人微不足道的口角,一个是黎巴嫩基督徒,另一个是巴勒斯坦难民。开始从肤浅的观影认知,慢慢贴近故事的背景去了解,讶异地发现原来黎巴嫩的基督徒为数不少,而且在政治上占有一席之地和强大的影响力。至于巴勒斯坦难民,长期滞留该国,形成一大群体,尽管渐渐融入当地社会,但始终存在寄人篱下的自卑感,生活中步步为营,保持低姿态,尽量避免受到白眼。

两个人说起来都是同文同种阿拉伯世界的人,不同的是宗教信仰,身份的悬殊,还有动荡纷扰的历史原因种下的仇恨,骨子里誓不两立。片名:《羞辱》( The Insult ),一句被骂“混蛋”的气话,带来莫大的打击,好像什么奇耻大辱,结果无事生非,逮到了机会发难,把多年的积怨爆发在小题大作上。别小看这类似泼妇骂街的叫嚣,小则只是两人的肢体冲突,大则可能引发政治和宗教的问题,造成社会动荡,甚至内战。

两人口角的纷纷扰扰,后来演变成肢体冲突,最终闹上法庭,社会舆论随之起舞,引发两方人马的矛盾,好不热闹。戏里的法庭像一所修道院,但看起来一点都不严肃,辩护双方互揭伤疤同时,不断追溯历史伤痕造成的对立,苦口婆心说教讲道理,多过讲证据。倒像一场草根的研讨会,菜市场般闹的反思历史,恰恰能把所有不堪的过去摊在阳光下,看清正真的问题所在。最后孰是孰非并不重要,反而给自己扭曲的心灵,一个治疗的过程和机会。

有时自身对信仰的意识那么强而有力,然而心灵却无比脆弱。一句挑衅羞辱的话,轻易就把一切圣神的善念推到,剩下虚荣的尊严问题,以及失控情绪的作祟。在这节骨眼上,只有僵持对立的两面,所谓“放下”,又或者“宽恕”,谈何容易?也许,要经过对立、对峙,狠狠的对着干,才甘心。

(电影海报)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